咨询热线: 400-8059-268

上海徐汇: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联盟“软实力”,强化社区治理“硬支撑”!

时间:2021-11-24 16:04:18 来源:徐汇文明网

城市的魅力,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美观,更在于软实力的底蕴。志愿服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源泉,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同时,更以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影响群众,推动着基层社区共享共治的理念不断走向深入。

凌云街道417社区是包含凌云新村、梅苑一居委、梅苑二居委等3个居民区7个居民小区的街区,小区异质性强、物质设施陈旧、公共空间分散、房屋产权复杂、物业服务欠缺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生活在此的居民群众。近年来,街道不但对街区进行了空间层面的更新重塑,更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作用,成立“417志愿服务联盟”,撬动社区治理软实力不断提升,完成向开放共享的融合型街区的“华丽转身”。

1.志愿服务联盟加持,形成多方联动治理模式

今年3月,凌云街道充分调动辖区资源成立417社区志愿服务联盟,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组织和不断完善,联盟已然成为汇聚区域单位资源和爱心的重要载体,在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起到关键助益作用。

从普通居民到公租房群体,从个体志愿到校社联动,417志愿服务联盟吸引了居民区、业委会、物业、直属单位和区域单位的志愿者,以志愿服务为纽带,建立居委会基层管理、弄管会议事自治、物业专业服务、区域单位助力的“四方联动”社区治理运行模式。

同时,联盟采用“4+1+7”模式推进417文明实践志愿行动,以“美育行”志愿行动、崇德尚美宣传志愿行动、平安守护志愿行动、美丽家园志愿行动等4大品牌项目为引领,发挥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志愿服务中心)的凝聚力,统筹7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,在服务中使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得到弘扬,也展现着417社区“志愿之区”“好人之区”“育美之区”“尚美之区”新形象。

2.深化社区归属认同,有效激发社区内生活力

联盟结合社区自身优势和工作实际,从社区居民需求出发,不断开展常态化、有针对性、有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,并通过搭建社区议事平台及机制,引导广大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“反客为主”,迈出“小家”、走进“大家”,为助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
例如依托“百家姓”口述史宣讲志愿服务、社区资源地图绘制项目等,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路肩巷尾,挖掘社区地景和历史文化资源,参与社区标识设计;携手梅园中学,开展“417社区小助理”项目,带领小助理们开展社会实践,亲身体验社区工作者职业,增加对417社区的了解……随着志愿服务不断深入,学模范、当标杆、作奉献在社区蔚然成风,社区居民、区域单位的归属认同感不断提升,社区共建共享的意识观念也在不断加强。

3.志愿服务零距离,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

联盟广泛发动社区党员积极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之中,身体力行地践行“志愿服务精神”,为志愿服务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和不竭动力,并充分盘活社区空间、资源,为居民提供零距离志愿服务,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至社区每个角落。

强化红色资源、文化资源、服务资源等细化梳理和溢出增能,在铁路梅陇站原址打造“初心老站”,在社区内设立初心站、责任站、使命站,打造系列党群服务站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水岸邻里汇等,拓展居民志愿服务活动空间。同时,依托松风花园邻里汇,将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推送社区,定期开展“大篷车进社区”等便民服务活动。引导梅陇敬老院、社区卫生服务站、市场监管所等共建单位与居民区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活动,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。增设敬老院助餐点,探索开发“美愿大食堂”,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。

编辑:侯程方 审编:admin

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网来源注明“首都公益网”域名:www.sdgy.org.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首都公益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首都公益网)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
4、联系方式:首都公益网 电话:400-8059-268  电子邮件:450952431@qq.com

公益热线:400-8059-268  9:00--17:30(周一至周五)     邮箱:450952431@qq.com      
首都公益网 |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(C)  京ICP备16047934号
 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|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